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载着民主。蚌埠人大通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积极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高地——
2018年10月,蚌埠市淮上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全体代表投票表决出9件民生实事项目,迈出了在全省率先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第一步。
2019年9月,蚌埠市决定在县乡两级全面推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自此,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成为蚌埠市县乡人大每年的“规定动作”。五年来,全市两级人大共票决出927项民生实事项目,主题聚焦民生、票决依靠民主、结果赢得民心,以生动实践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巨大活力。
民主票决“最广泛”:以“民声”定“民生”
“过去,俺们进出村子就一条路,去镇里县里要绕行,每到逢年过节,村子堵车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村民徐先生说,自从新建并打通了上堤路,能直接连接225省道,方便多了。
“我们也多次向上级反映,由于这里不属于‘四好农村路’建设范围,镇里财政也不宽松,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时任茆塘村村委会主任、白莲坡镇人大代表的徐奎忧心忡忡。老问题怎么解决?2018年,白莲坡镇被列入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乡镇,有了新制度,这让徐奎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当得知镇里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后,我又多次走访村民,把群众呼声最高、需求最迫切的事收集起来,最后提出了修建打通上堤路这个民生实事项目。”徐奎说,最终该项目成为白莲坡镇首批差额票决出5件民生实事之一,有了新制度护航,投资59万元,全长563米、宽6米的上堤路很快竣工通车,困扰茆塘人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也让更多群众发现了这条解决身边“急难愁盼”的新路径。
建成后的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上堤路
“从一个试点的破冰之举到逐步推行推广,大大激活了乡镇人大沉睡已久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特别是项目征集环节,群众和代表共同参与提出,由代表投票决定,让人大代表无论在大会期间还是闭会期间都能够‘有事可做’,‘发言权’也得到充分保障。”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叶斌介绍说。
“民声”汇聚“民意”,“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实事办哪些、怎么定?人大代表票决说了算。通过代表票决制,使民生实事项目的产生从“部门提”转变为“大家提”,不再由政府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更为民主的方式,让实事项目从确定、落实到最终“开花结果”的过程更加广泛、更接地气,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的转变。
全程督办“最真实”:促“实事”真“实施”
“以前电动车没有专门停放的地点,充电也是大家‘各显神通’,乱停乱放不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有了集中停放点,电动车充电方便多了,也更安全。”谈起刚建好的非机动车停车棚,家住淮上区小蚌埠镇果园社区陈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该状况的改变得益于2023年淮上区人代会票决通过实施的“安置小区非机动车停车棚(停车位)修建项目”。
建成后的停车棚车辆摆放整齐有序
“票决通过了,不等于办好了,更不是完事了。”市人大代表平凡说,作为代表,既要跟踪督促,又要善于出谋划策,真正助推实事办好。为此,代表们在各环节“贴身”跟进:项目前期,与群众一起多次实地踏勘、选址,提出最佳实施方案;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时与项目负责部门到现场看进度、疏“堵点”、出主意;项目完工后,重点检查充电设备的安全状况、运行情况等,通过与居民“话家常”了解使用感受,这种“全链条、全环节、全覆盖”的督办模式,让代表们的履职角色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履职方式也由“虚”转“实”。
“代表票决制使党委、人大、政府的角色定位更明确,职责边界和事权划分更清晰,有利于解决基层治理主体‘缺位’‘越位’‘错位’问题。”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任兰分析道。这种群众“提”政府“办”全程“督”的模式让民生实事更有力度,百姓幸福更有温度。
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实事”真“实施”。人大代表票决制项目,绝大多数并不是规模浩大、花费巨资的、“高大上”的大工程、大项目,更多的是一件件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从公交一体化、城乡幼儿园建设、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到微型消防站建设、住宅小区公共晾衣架安装等,都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将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效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票决制的“试验田”变成了践行民主的“样板间”。
制度问效“最管用”:让“民意”变“满意”
“燕南苑口袋公园建设项目进展如何?能否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在前不久召开的禹会区秦集镇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镇人大代表就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像这样的“期中考”秦集镇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会上,代表们还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测评,3个项目评议结果均为满意。“不光是‘期中考’,下半年镇人大还将组织代表进行专门的调研视察、督查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将纳入政府部门考核,从而督促政府更好地落实民生实事项目。”秦集镇人大主席朱家梅介绍道。
项目落实的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如何让项目真“落地”、群众“真满意”。五年来,蚌埠人大一边摸索推进,一边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办、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年初问选题、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各县区也在工作中主动变革求新,为每件实事“量体裁衣”,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一招鲜”——如淮上区人大创新“四单”模式,即群众参与“点单”,代表票决“定单”,政府认真“买单”,人大全程“验单”,精准呼应百姓需求;固镇县民生事实项目采取“1×8”监督模式,对每一个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蚌山区对民生实事项目“一季一监督、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监督;而龙子湖民生实事项目从最初项目审定到施工方案选择,再到建设效果,全过程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更加深刻体会到如何当家做主。如今,随着各项机制的不断完善,民生实事票决制真正成为让群众竖大拇指的好办法,成为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好途径。
一桩桩民生实事的建成投用、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回应着一项项“民心所盼”,化作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清单”,关乎着百姓切身利益。蚌埠市人大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推动民生实事从“一纸清单”照进现实,让“实事”成“好事”,把“民意”变“满意”,绘就了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