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时间:2025-10-25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智能技术学部 

今天(10月25日)上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揭牌“智能制造联合实训中心”。此次校企战略合作正是积极响应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召唤,共同携手开启“试试改变教育世界”的生动实践。

秋阳正好,暖意融融。在师生们的见证下,上海应用技术大亚博足彩长汪小帆与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兴兴共同签署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宇树科技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组建人才培养团队,共同制定并迭代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智能制造机器人控制》、《Go系列-机器人综合实训》等前沿课程,联合开发教材与项目式案例;并在实验室共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课堂学习-实验室实践-产业应用”无缝衔接的成长平台。

签约后,双方共同为“上应大-宇树科技智能制造联合实训中心”揭牌,王兴兴受聘为联合实训中心名誉主任,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邓晟受聘为兼职产业导师。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汪小帆引用王兴兴在《献给春天的演讲》中的话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拥抱科技变革,与宇树科技携手,让学生们在校内就能触摸到产业前沿脉搏,跟着行业顶尖的人学习,真正夯实‘为科服务、为产育人’的坚实基础。”

揭牌与聘任仪式后,王兴兴的主题演讲与人形机器人创新演示点燃全场热情。此时的图书馆 B106 会场座无虚席,连走道也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王兴兴以自身成长与创业经历为蓝本,分享了对技术、梦想与成长的思考。

“在这样好的时代,每个同学都有巨大的发展机会。”他回顾自己从小学热爱科技,2009 年制作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到 2016 年硕士毕业后创立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十年历程,坦言“迷茫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鼓励学生“青年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试错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事情,在大胆尝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谈及时代发展和青年成长,王兴兴强调持续进步的重要性。他直言“全社会都在推动技术进步,每天都有新突破,必须保持谦卑,每天坚持学习”。他以招聘经历举例,指出不少学生对技术的热爱停留在“初级阶段”,如玩过乐高却未尝试自主设计机器人,要“坚持热爱的事情,不断升级难度,在持续挑战中实现成长。”

王兴兴还分享了年轻人的独特优势——可直接对标斯坦福、MIT 等全球顶尖实验室的前沿成果,避免学习过时知识,“不要绕弯路,学就直接学最前沿的”,他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国外团队交流,在前沿领域中抢占先机。

演讲间隙,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现场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精彩性能。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灵活跑跳,精准完成避障、互动等动作,引得全场师生阵阵惊呼,直观感受前沿技术的魅力。

“王总您好!研究中发现主流人形机器人不用多维力传感器,未来触觉感知会被重视吗?”智能技术学部研究生孟鑫率先举手提问。王兴兴从响应速度与可靠性角度详细解答,指出当前采用“力透明控制”可减少中间环节误差,未来手部触觉感知将更受重视,而脚部侧重耐用性。

专业且通俗的回答让在场学生深受启发。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涵盖产品开发、职业规划、创业心得、行业趋势等多个领域,互动交流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面对“如何规划机器人领域学业与技能”的询问,他建议“先挖掘热爱,不要偏科”,并强调直接对标全球前沿论文,学最前沿的技术,毕业就是领域尖兵。

对于“本科生与研究生需掌握哪些能力”的困惑,他鼓励通过“暴露法”培养兴趣,“每天花10 小时在上面,不擅长也会变擅长”,同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光想不做没用,多尝试小项目、玩开源小模型”。

而当有学生尝试创业,询问首款产品如何定价时,他分享了实战经验:“理性调研,做未来一两年的产品,而非跟风模仿,定价需兼顾客户价值与利润空间。”

机器人工程系系主任蒋文萍老师提问“学生最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好老师?”王兴兴坦言:“希望老师能开拓学生视野,带领看到最新的世界。”他回忆了自己本科时期老师推荐的线上课程,如何为他打开了通往前沿技术的大门。

“今天的交流,不仅让学子接触到技术前沿,更从榜样的经历中汲取了成长力量!”活动尾声,汪小帆总结道:“机器人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上应大学生就该在这样的赛道上‘敢闯敢试’!”他鼓励学生常去实训中心交流学习,“期待未来,你们的设计与项目能够应用到宇树的机器人产品中,真正走向广阔的工业场景。”

散场后,许多学生仍围在机器人旁,与宇树工程师热烈交流。这场青春与热爱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一次校企合作的落地,更是一颗颗创新火种的点燃,为更多青年学子在智能新赛道上逐梦前行注入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