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汇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汇得先进材料研究生专班”开班仪式在汇得科技总部举行。该专班打破传统“订单班”模式,校企携手破局,深度融合,定向培养先进材料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现从“资源对接”迈向“校企命运共同体”的革新跨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海瑾,汇得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钱建中、董事兼副总经理钱洪祥、董事兼首席科学家徐强出席,亚博足彩材料技术学部、校友与发展联络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校企导师代表及首届专班研究生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由汇得科技人事总监刘兆伟主持。
直面传统“订单班”普遍存在“校热企冷”、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等核心问题,“汇得专班”对此进行了结构性改革:让企业真正成为“育人共同体”的一员,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由“单向输送”向“双向共建”转变。

“‘汇得专班’不仅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更是从‘资源对接’迈向‘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跨越。”陈海瑾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坚持“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新路,此次专班是“双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实践。
“亚博足彩将以专班为新起点,持续拓宽合作领域,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平台共建、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协作,为长三角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上应—汇得’动能。”她特别寄语首届学生“砺学砺行、追求卓越”,在真实的生产线场景中,把理论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优秀学子”到“卓越工程师”的蜕变。

“汇得深耕聚氨酯领域近20年,我深知行业技术迭代快但高端人才缺的困境,能与母校携手育人才促产业,这是最珍贵的缘分,也让企业‘育人责任’有了更坚实的载体。”钱建中在致辞中满含对母校的深情。作为上应大校友,他多年来始终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先后设立“汇得奖学金”、共建“汇得教师工作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钱建中承诺,汇得将以“最高标准”投入专班建设,全面落实“双导师制”,为企业导师制定专项考核机制,将指导频次、课题精度、学生成长与成果转化纳入绩效体系。同时,全面开放研发中心与生产线,推动学生“把论文写在一线”,实现“学习—实践—就业”无缝衔接。
据悉,该专班将“六联合”贯穿培养全流程,即“联合招生、联合授课、联合选题、联合开题、联合攻关、联合评价”,构建“企业出真课题、学生解真问题、校企共育共评、成果反馈产业”的闭环育人机制。学生从第二学年起进入企业,在真实产线中开展课题研究;企业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共同的设计者、建设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校企“协同共育、价值共生”。


现场举行了“校企联合实验室”与“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标志着校企双方在平台共建与协同创新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专班学生搭建起从课堂直达产业的“实践桥梁”。
“汇得先进材料研究生专班建设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该委员会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技术学部主任房永征教授、汇得科技首席科学家徐强牵头,汇聚了6名校内学科带头人、5名企业技术高管及2名行业协会专家。校企双方专家共同审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学位标准,课程以企业定制课和项目实践课为主,以项目为纽带遴选导师-学生团队,系统推进课程定制、课题遴选与质量评估,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范式。


会上,陈海瑾与钱建中共同为校企导师颁发聘书。双方将优势互补、双向奔赴,共同为研究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校企导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分别发言,交流了感受与展望。

“聚氨酯材料在建筑、汽车、家电等领域仍面临户外老化开裂、轻量化与强度难兼顾等技术痛点。”校内导师代表张英强表示,校企团队将从聚合机理入手,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引入新型改性剂探索解决方案,“我们会把这些实战经验融入教学,让科研既追前沿,又接地气”。
企业导师代表李思宁以“同行者、护航者、榜样”三重身份承诺:将毫无保留分享产品研发、工艺优化的实战经验;与校内导师协同把控课题方向,确保研究既有学术前沿性,又能落地解决产业问题;期望学生“沉下心探索、打开心扉沟通、融入团队担当”。
“理论联系实际从来不是空话,真正的技术进步往往诞生于实验室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结合点。”首届专班学生陈思瀚代表全体同学表示,将珍惜校企资源,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投入学习与科研,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实际成果。
仪式结束后,校企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参观了汇得科技研发中心与生产现场,并围绕具体技术难题展开深入交流,为专班的后续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长三角作为我国先进材料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仅聚氨酯材料年需求量就超百万吨,高端人才急缺。“汇得先进材料研究生专班”启动,是校企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服务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共同培育更多“懂理论、善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突破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